CBA外援薪資差異明顯從二三十萬美元到兩萬以下

來源:微信公眾號2025-04-11 16:33

4月11日訊 根據《新體育》報道,CBA聯賽正面臨嚴峻的財務挑戰。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眾多球隊選擇降低投入,導致CBA的整體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未來,CBA將對球員的最高薪資進行調整,這一措施可能對整個聯賽產生深遠的影響。

目前,中國職業籃球聯賽正經歷著巨大的資本變革。展望2024-2025賽季,CBA的財務生態在明顯分化,形成了以國企球隊為主的“超級戰艦”陣營(如山西、上海),與深陷困境的民企球隊(如四川、江蘇等)形成鮮明對比。與此同時,傳統強隊廣東的表現也下滑不見好轉。這種分化不僅反映在球隊的賽季成績上,還體現在資本運作層面。國企對球隊的投入被視為城市品牌的象征,持之以恒,而民企則在經濟低迷中逐步縮減資金投入。此外,外援上場人選的放寬也讓山西隊高價引入10名外援的戰略與民企換取廉價外援的策略形成了強烈對比。

新政策引發的降薪令也加劇了人才流失的擔憂。盡管行政幹預緩解了投資方的壓力,但可能會導致“陰陽合同”現象蔓延。CBA此刻站到了轉型發展的十字路口,建立可持續的財務生態將成為未來發展至關重要的課題。

CBA的兩極分化格局由來已久,進入2024-2025賽季後進一步加劇。國企球隊在競爭金字塔頂端幾乎完全占據了領先地位。當前階段,所有六支國企球隊均如此穩居聯賽前12名。上海隊在賽季初期的表現平平,但在強大的資金支持下重振了競爭力,外援洛夫頓的加盟顯著提升了球隊實力,甚至改變了聯賽的競爭勢態。

與此形成對比,多個民企球隊(如四川、江蘇、福建、廣州)早早與季後賽無緣,傳統強隊廣東也明顯感受到壓力,無法像十多年前那樣組建高水平的國內班底。不斷流失的知名球員如周鵬和趙睿,反映出廣東的實力已大不如前。在民企球隊中,廣廈和新疆作為維持高投入的例外,其他球隊的投入都在明顯減少。

CBA如今的局勢反映了國企與民企在抗風險能力和政策適應性上的巨大差別。近期,很多與房地產行業相關的民企因市場波動而陷入困境,財政緊張迫使其減少球隊投入,而國企則提供了財務“安全網”。

在外援引進方面,CBA的政策變化尤為顯著。有的球隊的外援投入令人駭然,山西隊已註冊了多達10名外援。相比之下,一些民企球隊則頻繁簽約低薪外援來度過經濟寒冬。CBA的外援政策也展現出多樣性,采用“試用非保障制”的方式,允許球隊在一定階段後決定是否續約外援,這為不少球隊提供了靈活的管理空間。

盡管CBA的外援市場仍然充滿活力,但與過去的外援軍備競賽相比,當前的市場環境更加復雜,各球隊的發展策略各異。在這樣的背景下,優秀外援的獨家簽約權會變得更加搶手,未來的外援市場將會更加熱鬧。

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及真實性,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於我們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奧分體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