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公眾號2024-09-04 12:44
2024年U21與CUBAL四強對抗賽在雲南紅河石屏結束,清華大學贏得冠軍。相信沒關註CUBAL聯賽和中國籃球的青訓生態的人對這個結果感到意外:怎麼會CBA的青訓力量輸給了大學生呢?但實際上,類似的情況在五年前已經發生過。2019年的U21與CUBAL四強對抗賽,清華大學、中南大學、北京大學和廈門大學代表CUBAL取得總共15勝5負的成績,而廣東、新疆、四川和廣廈四支青年隊僅拿下了5勝15負。當時廣東隊甚至派出了在CBA聯賽中征戰的球員,但依然輸掉比賽。
那次比賽改變了人們對CUBAL隊伍和CBA青年隊之間天賦差異的認知。五年過去,參加2019年比賽的球員都已經離隊,但是整個對抗局勢沒有太大變化。面對這樣的情景,校園籃球的愛好者自然會再次高呼,希望校園能成為未來中國籃球人才培養的主要場所。
正如姚明所說,“中國籃球的未來在校園”。籃球作為一項大眾運動,應該深植在更廣泛的土壤中。只有更多的人參與,才能讓籃球項目擁有更廣闊的人才選擇。籃球是一項需要實戰經驗積累的運動,與體操、舉重、射擊以及乒乓球和羽毛球等不同。籃球需要在對抗中發揮自己的水平,同時抑制對手。正因為如此,CUBAL球隊在比賽經驗、面對大場面的優勢方面超過了CBA青年隊。
隨著CBA選秀制度的引入,郭凱、王少傑、張寧和王嵐嵚等球員在職業聯賽中站穩腳跟,也給了大學籃球隊更多的底氣。他們以優勢的名校文憑吸引年輕球員,尤其是北大和清華作為頭號招牌,使得這兩所學校在招生方面具有無與倫比的魅力。憑借這樣的資本,兩支隊伍相繼在大學賽場上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同時也為CBA聯賽培養出了大量後備軍。
然而,在這看起來成熟的邏輯背後,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王少傑、王嵐嵚曾經被國家集訓隊征召,張寧參加了巴黎奧運會的三人籃球項目。但是,校園籃球至今還沒有產出足夠好的球員,足以成為中國男籃的主力,並入選世界大賽的12人名單。這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