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抖音2025-01-12 10:17
在這個新的足球時代,提到俱樂部的中性化名稱政策,解說員袁甲毫不掩飾他的反對態度,呼籲中國足協成立後及時修改這一決定。他的聲音響亮而堅定,恰似冬日的哨聲,打破了沈寂。
袁甲質疑那些仍然支持這一政策的人,他坦言:“我實在難以理解為何有人青睞中性名,但我願意耐心地與他們交流。”他深切指出,中性名無疑損害的是俱樂部投資者的利益。在理想的商業環境中,中超俱樂部能夠通過冠名權獲得豐厚的收入,甚至可能每年創收數千萬元,這對投資者而言,正是節省資金、投入更少的絕佳機會。而如果這一切未能實現,至少冠名能為他們的公司帶來宣傳效應,提升品牌知名度。
然而,現狀卻令人堪憂。袁甲引述前建業投資人胡葆森的感慨:“我養了二十多年的孩子,卻無法傳承我的姓氏,那我為何要繼續投資?”他質疑,在這樣一個無利可圖的情況下,投資者怎會願意再註資?在持續的經濟損失與缺乏品牌收益的雙重打擊下,許多投資者開始退縮,俱樂部陷入了重重危機。
他繼續指出,中國足球最依賴的就是這些投入資金的投資者。沒有他們的支持,俱樂部便無以為繼,何談聯賽的生存?縱使球迷、足協的存在皆可有,但唯獨投資人不可缺失。失去投資者,俱樂部將如無根之萁,一夕之間化為烏有。
袁甲也提到國外某些俱樂部為什麼能使用中性名稱,原因在於那些團隊的經濟足以自給自足,能夠獨立盈利,而我國的俱樂部仍然依賴投資者的支撐。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呼籲中足聯成立後應認真考慮這一政策的後果,切實幫助俱樂部及其投資者,盡量避免更多俱樂部的解散,保護投資人的利益,亦是拯救中國足球的關鍵。這個冬天,需要每一位在球場上熱愛這項運動的人,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