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經歷四個月三線失利,國足再次遭遇大災年,耐心始終是最為稀缺的品質

來源:頭條2025-04-09 10:34

在4月的某個清晨,中國足球的熾熱希望再次化作一陣沈重的嘆息。在這短短的四個月間,國字號球隊宛如一葉孤舟,在風浪中苦苦掙紮。楊健以“4個月三線皆失,國足又遇大災年”為題,深刻而犀利地點評了中國足球在這一階段的諸多蝕骨悲哀。

1月的春風剛剛拂面,中國足協召開了第12屆代表大會,響亮提出了對2025年各級國家隊的宏偉目標。然而,四個月轉瞬即逝,從新任主席宋凱的寄予厚望到現實的蒼白無力,似乎一切美好的願景在風中飄散,留下的只有失望與痛楚。2月,U20國足慘遭沙特擊敗,黯然出局;3月,國足在世預賽中接連失利,附加賽的希望愈發渺茫;而4月,U17男足又被惡運纏身,在小組賽中折戟,提前鎖定失利的命運。如今,四條戰線中已經失去了三條,唯一希望寄托在即將於9月出征的U23國奧隊身上,為了奧運資格而拼搏。

自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這片土地上的國字號球隊在洲際大賽的舞臺上早已成為一種奢望,連出線的夢想都如同遙不可及的星辰。中國球迷們,再也無法承受每個夏季的旁觀,他們的期盼,在每年奇數年的預選賽中總會流淌成無盡的失落。

在重新審視中國足球的根基時,新任主席宋凱已然開始了整頓,伴隨的是足球界反腐的持續深入,聯賽和國字號的困局逐漸向明朗邁進。然而,在這片低谷中奮力攀登的中國足球,仍需為十余年來的短視與粗放買單。對於人們而言,比起“還債”,更令人憂心的是,當今的國足特別是青年國字號的進步,放眼亞洲,實際上並沒有那麼令人振奮。

2015年,《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的發布,意味著從2007年與2008年出生的足球少年將成為重點培養的對象。如今這些曾經的希望,正是當前U20與U17國足的核心年齡層。然而,盡管U17的選材在數量上相對豐盈,童年接受系統青訓的孩子們卻難以忘卻資源匱乏的無奈。

以沙特為例,他們早在2014年啟動了“2030願景”,每年斥資數億美元建設精英足球學校,打破了球員無法海外效力的限制,源源不斷地向歐洲俱樂部輸送年輕才俊,而中國足球對青訓的真正重視卻是推遲至2023年。想在如此困境中指望一兩代年輕球員走向國際,是近乎不可能的幻想。

在這個充滿壓力的時刻,正是耐心的缺失讓中國足球深陷泥潭。肩負使命的國奧隊,在即將到來的U23亞洲杯上,已然承載了太多的期待與重擔。不幸的是,這種失望似乎已註定要傳承下去,成為各級青年國字號無法逃離的命運輪回。

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及真實性,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於我們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奧分體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