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口中的日本青訓教練是如何把孩子們培養成足球哲學家而不是奪冠機器的

來源:微博2024-12-23 00:23

楊旭最近的言論讓我們看到了中日青訓的巨大差距。他強調,對於孩子們來說,3到15歲是關鍵時期,恰好是打基礎的階段。這可真是一段人生的“技術進化論”,三歲開始就得撿球,巴適得很。難怪日本青訓教練把這個年齡段視為“黃金發展期”,顯然,他們認為這一時期的重要性非同小可,幾乎把孩子的個人能力和思維能力當了“核心核心”的培養目標。

談到日本教練如何將巴西和西班牙的足球動作進行細致拆解,仿佛他們是拆彈專家,層層剖析出每一個動作的精髓。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不僅是教足球,還是在打造一個個足壇的小機器人,完全符合“讓孩子愛上足球”的教育理念。當孩子們踢球初期,除了技術,精神層面的鍛煉也不容忽視。自主思考能力、吃苦精神,這些本應是孩子們成長的“默認設置”,可在我們的孩子身上似乎成了奢侈品。

楊旭不無感慨地提到,自己孩子剛來到日本時,連水壺都能丟,忍不住想問:這難道是“兒童版的尋寶遊戲”?面對此情此景,楊旭決定讓孩子學會收拾自己的裝備。到了比賽現場,甚至在偏遠山區,小朋友們還能把球隊的遮陽棚和冰桶擡上去,戰鬥力簡直堪比勇士。而教練的“袖手旁觀”更是將這一切變成了一場“自我救贖”,難怪日本孩子在比賽中能展現出超強的閱讀能力。

再看看我們國內的孩子們,似乎就被“保護”得太好,連基本的生存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都在進一步退化。楊旭作為中國家長懷著反思的態度,指出這種過度保護的慘痛後果,心中不免感慨萬千。看來,許多時候我們所認知的教育真是天差地別,畢竟在日本,不僅是踢球,更是對人生的一次“訓練營”。不禁讓人想問:我們的孩子,是在享受足球,還是在安逸裏遺忘了夢?

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及真實性,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於我們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奧分體育版權所有。